Loading the player...


INFO:
台灣 彰化縣 芳苑鄉 王功 福海宮 福海媽傳奇 福海宮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,它原本是為了來往閩台之間,經營船頭行的郊商所興建。直到清嘉慶十七年(西元1812年),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精通勘輿,出巡本地時,看出福海宮所鎮乃為龍蝦活穴,有鑑於當時的福海宮廟宇窄小,又是「土角厝」,實不相配,遂倡議改建。福海宮坐東朝西,是依據原址退後三步興建,廟埕豎立旗杆兩座,昭顯福海宮屬「宮廟」的意義。右後方有一座『福海公園』,右前方則有一口「龍泉井」,與廟埕的旗杆有取其陰陽均衡之意。福海宮坐東朝西,是依據原址退後三步興建,廟埕豎立旗杆兩座,昭顯福海宮屬「宮廟」的意義。右後方有一座『福海公園』,右前方則有一口「龍泉井」,與廟埕的旗杆有取其陰陽均衡之意。當時,在楊桂森離台返鄉時,福海宮只完成正殿,而且楊桂森曾留偈言:「嗣後福海宮如逢重建,必須座進丁字尺,宜有官銜之人方可負重建之責等指示」。因此,福海宮在日後的百年左右,一直未予整建重修,竟至杉木腐朽,廟頂坍塌,風雨來時,還得在神像上戴斗笠遮雨,王功人都無奈的稱為「媽祖拿雨傘」。 自楊桂森改建福海宮至民國四十七年,已有一四七年之久,其間風雨侵襲,殿宇傾斜頹廢,又由於楊桂森縣丞的偈示,後人不敢妄動修造有失崇奉,為顧及安全經王功村民決議重建,敦請彰化縣首屆民選縣長陳錫卿擔任名譽主任委員及主持破土典禮,擇吉日於民國四十七年荔月動工,工程初期,正當財源短缺時,突然奇蹟大展,王功沿海附近虱目魚苗大發,家家戶戶不分晝夜張網補撈十二天之久,苗商每日運銷台南才得知全省其它沿海並無類似所獲,唯獨王功僅有,慶豐收之餘擁躍捐獻,福海媽祖神威顯化幫助建廟的鐵証,因此,工程提早同年臘月完工。(影片來源:台灣百廟)